第8章 伏矢
妙书屋小说推荐阅读:吻安,小娇妻!、霸道老公放肆爱、元尊、恰似寒光遇骄阳、尸命、名门隐婚:枭爷娇宠妻、惹上妖孽冷殿下、跑出我人生、漫漫婚路、侯门弃女:妖孽丞相赖上门
光绪十三年。
南槐巷子里住着一位郭家妇人。
丈夫因欠下赌债被债主逼迫而亡。
只留下郭家妇人和其孩童二人残存于世。
世人皆叹,真是苦命娘俩。
男丁早殪,失去了经济来源。妇人又天生是个跛子,干不了什么活。
娘俩能活几年只能看天命。
但只有郭家妇人自己知道。
男人死了,未尝不是件解脱事。
至少自家孩子和自己不会再挨打受罪了。
幸好她从娘家学得一门纸扎小人的手艺。
求着隔壁邻里造了架木车摊子,日常出摊,也能勉强糊口。
住得虽然简陋、吃得仅能饱腹,但只要和她的儿在一起,过得也不算艰辛。
“儿啊,”郭念在木车摊位上抽了只纸蜻递给孩童手里,“娘这边生意忙,你自己玩一会儿,千万不要跑远了。”
郭念虽然腿脚不利索,手艺却极为出挑。
纸扎出来的小人活灵活现,甚得大人小孩的欢喜。
每到逢场,尽是能卖个七七八八。
好在郭家孩童早熟知事。
“娘你不用管我,我在隔壁书摊借了本书,看着玩呢。”
“诶,好。”
郭念瞧见他那人小鬼大的模样,笑叹一声就招呼起客人。
等好一会儿忙活完了,才发现自家儿子整个人像是钻进书本里似的。
头都不带抬的。
每会儿发现了有不认识的字,就悄悄记了下来。
等到书摊没有客人的时候,才小跑过去谦虚讨教摊主。
幸而今儿个逢场人多。
才到午后申时,她这一摊子纸扎小人就卖了个精光。
郭念抹了把额间的汗渍。
嘴里念叨着:“要是昨晚多做一些就好了。”
瞧见儿子看得那么入神,郭念还真有点不忍心打断他。
“儿,走,回家了。”
郭家孩童抬头凝视,小心翼翼地将书本对折好,用双手把翻阅的痕迹压了压。
才朝着书摊小跑准备还书。
“不用还了。”
书摊的摊主笑着指着郭念:“你娘看你那么喜欢,已经买走了。”
郭家孩童一听,脸上难藏的喜悦。
转过身听着郭念。
好似在确定是否如摊主所说。
“当真?”
郭念挥着手招呼着,眼中满是溺爱:“当真。”
其实也要多谢书本摊主,他给出了个远低于市价的数目。
郭念算计了下,负担得起。
“娘,走,回家。”
郭家孩童欢呼雀跃。
连忙帮着收拾木车摊子,动作都是灵快了许多。
孩童也知晓他娘腿脚不利索,主动在前拉着绳子牵着摊子引路。
从集市到城郊,他们二人带着木车摊子,一推一拉,走了一个半时辰。
斜阳之下,娘俩走得很慢。
但一路说说笑笑,好是快活。
也不觉得累了。
-
“哟,今儿这么早就回来了啊?”隔壁陈婶瞧见郭念就推着车子回来,前来搭了把手。
这日的确比往常要早上许多,天还没暗。
郭念笑了笑:“嗯,今天人多,卖得快。”
陈婶很快就发现郭家孩童手中捧着的书本。
如获至宝的小脸笑得甜甜的。
“小郭子,你手里抓着什么呢?”
郭家孩童将书本炫耀似地举了起来。
“《礼记》,我娘买给我的。”
“真不错、真不错。”陈婶嘴上附和着,却转头悄然在郭念耳边低声:“你怎么给他买这玩意,多废钱啊。”
郭念笑道:“孩子喜欢,不贵。”
“哎哟,哪是贵不贵的问题,”陈婶一听叹了口气,“买这书本有啥用啊,让小郭子早日学门手艺才是首要的。”
“四书五经都是那些富贵人摆弄的,咱们穷人可是学不来的。”
郭念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道了句:“孩子还小,由着他去吧。”
-
而后几天,每日郭念在摊子上忙活。
郭子就坐在后巷翻书。
看累了,就躲进木车摊子的下方小憩。
醒了又接着看,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郭子特别喜欢书本里的人和事。
或是大家中庸、或是兵戎剑铠,看得多了,他也把说话的调调给学了去。
这日,他刚把已经翻了好几遍的书本摊开。
耳朵一尖,像是听见什么声音似得,立马竖了起来。
清脆的孩童诵读声,不怎么整齐,你一嘴我一嘴。
棒读着生涩的句子。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郭子立马觉得有些耳熟,想了会儿才发现这不正是他在书本里看到的句子吗?
好奇心驱使,瞪着小腿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寻去。
他攀上篱笆,看着大大小小的孩童坐落在院子里。
跟着前方鹤髯长须的老先生,摇头晃脑,一句跟着一句。
好是新鲜。
书本里有些涩诲难懂的话语,在老先生的点拨之下,竟是茅塞顿开。
一时间,居然是忘了时辰。
这可把在巷子里摆摊的郭姓母亲给急坏了。
刚忙活完一抬头,发现原本端坐在街沿的儿子没了身影。
顿时心跳像是漏了半拍,四处探寻了老半天。
也没得到任何的消息。
谁也没看到郭子朝着哪个方向去了。
郭念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血液像是不受控制地涌上蹙额。
-
郭念拖着跛了的腿绕着旌阳城转了三圈。
直到精疲力竭、两眼无神。
脱水和疲劳快要让她撑不住时,才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急切的叫喊声。
“娘。”
听到熟悉的声音,郭念的疲劳一扫而光。
发疯似的转过身子,抱着郭子哭出了声。
“终于找到你了,找到你了……”
郭子也像是知道自己闯了祸,不敢出声。
抬起右手轻轻拍打着他母亲的后背。
“娘,对不起。”
“回来就好。”郭念此刻也顾不得其他。
从集市回南槐巷子的路上。
郭念难得教着儿子折纸的手艺。
“看,这样折出来,就是一只蜻。”
做起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复杂。
郭子灵性好,三两下就学了去。
“嗯,我学会了。”
郭念摸了摸对方的头。
“那就好。以后你要是再跑远了,就折一只蜻放在墙角。娘就算再远,也会找到你的。”
郭子抬头望了望满怀笑意的母亲。
暗自将这折蜻的法子记了下来。
“嗯娘,我会记好的。”
-
时间荏苒,转眼数十载。
别家都说郭念生了个好儿子。
不仅勤快、礼貌,还颇有学识。
这是在南槐巷子想都不敢想的特殊存在。
郭子年纪不过刚刚束发。
就有不少亲家寻了上门,带着自己闺女的意思前来说亲。
郭念总是笑而不言。
一句“儿子的事,他自己定”便打发了。
郭子也志不在儿女情长,任谁来说都是扫兴而归。
十余年时间,郭子早就从字都认不完的小屁孩长成了学堂先生都自愧不如的青年学识。
只是这寒门苦读,想要改变家境命运还差了些火候。
而当今年代,谁都知道唯有科考才是出路。
郭念将儿子准备要用的书本、袄布一一装好。
借着油灯从床铺子下面又掏两双鞋垫。
“真得要去啊?这一来一回就是三年有余,太远了吧。咳咳——”
郭念没读过什么书,从小就没离开过旌阳城。
更是不解什么地方要走那么远。
她心里没数,担心得不由咳嗽了两声。
郭子收好掌中的书,“娘您就放心吧,每年那么多人进京赶考呢,三年不久了。听先生说,有得人去一趟还要五六年呢。”
郭念咂着嘴:“那不是去时还是个少年,回来都正值力壮了。”
她有些担心,这些年来她的身子一年不如一年。
也不知道还等得到儿子归来不。
“放心吧娘,”郭子抱着郭念的手臂,“您儿子回来保证仍是少年。不对,还是金榜加身的少年。”
郭念被他逗开心了,刮着对方的鼻子:“净胡说。”
娘俩打闹一会儿,郭子想起什么似的从兜里掏出个小玩意儿。
“这是……”郭念眯着眼睛,打量了好一会儿才看清。
长期佝偻在油灯下做纸扎小人,她的眼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蜻?”
“没错,”郭子把蜻放入对方手掌,“您教我的,娘您要是想我了,就把这蜻拿出来看看,您有什么话,也可以对着这蜻说。”
“我没准能听见。”
“是吗?”郭念端详着这蜻有些爱不释手。
一来一回就去三年。
要让她安心送儿子进京她是一百个不放心。
但郭念心里也明白。
儿子大了,有主见。
懂得也比她这个妇人多。
除了支持以外,她也做不了更多。
别家都说儿孙要守在身边才算尽孝。
比起人们口中孝顺。
她更不愿看着对方被“囚禁”在这南槐巷子中。
“娘,您等着,”郭子望着窗外的月华有些出神,“我定能取得三甲,到时候骑马游街、披红挂彩,定让您满脸风光。”
-
郭子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
郭念对着儿子留下的蜻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每日都会去寺庙为郭子求上一签。
但可惜,郭家妇人还是没到儿子归来。
光绪二十八年。
郭念染上疫病不治身亡。
南槐巷子里的人都说郭家妇人思疾成疫。
命苦。
-
光绪二十九年。
郭子川高中榜眼,骑马游街、披红挂彩、礼炮轰鸣。
整个旌阳城都热闹非凡。
孩童都仰仗着这位即将被封官加爵的“翰林院编修”。
脸上挂满慕羡。
哪知榜眼才子,跪在南槐巷子前久久不起。
科举高中的喜悦荡然无存。
溃不成声。
“娘,我回来了,您倒是再看我一眼。”
-
记忆画面消褪之后,现实再次充盈视野。
胡同巷子里。
白文姍盯着眼前的伏矢有些愕然。
郭念那化作伏矢鬼魑的身影愈发变得模糊。
尘封的记忆让她清醒了不少,泣不成声。
她的孩子,的确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才高八斗。
只是她在生前并没有见到而已。
在纪释的涅槃经下,郭念已经快要送往彼岸。
众人在纪释的点眉之下看到了伏矢鬼郭念的往生。
不禁觉得有点黯然。
“后来呢?”齐木楷率先发问。
“后来?”纪释轻缓扬眉。
“对啊,”齐木楷感叹道:“那郭子川当官了吗?”
纪释淡然道:“当了。”
他们的话让郭念紧皱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抬着眼恳求似的望向赤足和尚。
纪释明白,对方想要在临走前,最后再看儿子一眼。
“哎。”
纪释轻叹一声,像是在感叹这郭念已经要“走”了,却还是放不下牵缠。
纠缠在这尘世之中,真是无人能活得通透。
他白衫一拂,众人只觉得眼前再次天旋地转。
眨眼间已然回到了光绪年间。
“爹爹,你教我写字吧。”
一声清灵的男孩呼声在院落里响起。
院落错落有致,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被称作“爹爹”的男子正坐在石亭之中,抱着膝间的孩童在石桌上写着龙飞凤舞的书法。
白文姍一眼就认出男子的身份。
眉宇之间少了当年的青涩,只留下气宇轩昂的气度。
不正是郭子川吗。
“好,爹教你,”郭子川将毛笔放在孩童手里,可惜对方连抓都抓不稳。
别说是写字了,光是画个糖葫芦都要是歪七八扭。
笑得郭子川好是几声。
没等二人打闹一会儿。
两名丫鬟踩着碎步前来院亭。
“老爷,夫人请您用膳了。”
郭子川听闻,刮了下孩童的鼻梁,“走吃饭了,小馋虫。”
“爹爹您才是小馋虫,哼。”孩童气得跳脚。
郭子川一本正经:“好吧,小馋猪。”
惹得孩童又哭又笑。
那场面,好不快活。
等二人离去之后,丫鬟们才开始着手打理亭子院落。
扫落着地上的落叶、残须。
新来的丫鬟手脚利落,三两下就把亭子清扫得干干净净。
顺带也准备把墙角清扫一番。
年长的丫鬟瞧见立马提醒了句:“诶,那搁在墙角的纸折蜻蜓可千万别动。是老爷故意留下来的。”
墙角之下,白纸折了只蜻。
不知是等着谁来寻。
https://www.msvvu.cc/38388/38388284/11434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svvu.cc。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msvvu.cc